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筆者認為“就業難,難就業”的原因主要來自大學生自身、用人單位和社會三方面。
1.自身原因
(1)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一是選地域。在大學生的意識中,大都市總是意味著機會、高薪和前途,這導致最需要大學生的地方少人問津,而都市的大學生求職者則人滿為患。二是挑單位。大學畢業生都希望選擇一個地域條件好、待遇優厚、社會地位高的職業。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觀念在大學生中流行,帶來了就業難。
(2)畢業生綜合素質缺憾。一是學業不精。有的學生在學校里只是混,沒有靜下心來學習。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說話辦事的能力、溝通合作的能力、交際公關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有的學生很不重視社會實踐,甚至連學校要求的暑期社會實踐都不能認真完成,更談不上學到具體的實踐。
2.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畢業生,最主要是看重學生如何“調整就業心態”,而“提高職業素質”、“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學生甚至學?磥,“提高技能”及“提高職業素質”是最主要的,“調整就業心態”并不重要。用人單位認為“德才兼備”是用人的恒久標準,單位對畢業生“品德”的重視程度遠遠比畢業自身的重視程度要高得多。
3.社會原因
(1)出口減速。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中國的出口。有研究證明,在中國經濟外向度較高的情況下,中國外貿出口每波動1 個百分點,將影響中國18萬~20萬人的就業。受負面影響較大的主要有紡織服裝、制鞋、玩具、摩托車、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車等出口依存度較大的行業,而這些行業多是勞動密集型行業。
(2)從緊的貨幣政策。從2008 年開始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意味著企業資金的獲取難度加大,投資受到約束。全國工商聯最新的調查顯示,2008 年一季度全國稅收增長33.8%,而私營企業稅收增長33%,低于全國整體0.8 個百分點。這是自2000 年以來私營企業稅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國水平。作為吸納就業的主體,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就業產生沖擊。
(3)企業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及勞動力價格均呈上升趨勢,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兩稅合一等政策,也會提高出口型企業的生產成本!秳趧雍贤ā返膶嵤┮苍谝欢ǔ潭壬咸岣吡似髽I人工成本。目前來看,受成本上升影響較大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由此對就業產生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三、基于經濟學原理的大學生就業選擇分析
1.從資源的稀缺性考慮,大學生應樹立彈性就業觀
經濟學家認為,人類的欲望是無限的,因而相對于無限欲望的有限性而言,再多的資源也是稀缺的。因此,面對就業前景的無限期望,再多的就業機會也是稀缺的,所以大學生應樹立彈性的就業觀,擺正心態,正視現實,不急于求成,也不優柔寡斷,坦然做出自己的選擇。
2.從就業目標考慮,大學生應采取適合自身特點的就業選擇方法
稀缺性決定了每一個社會與個人必須做出選擇,也就是資源配置問題。對于大學生就業而言,必須選擇自己認為可以接受的單位;而對于用人單位而言,也必須選擇單位需要的人才。兩者是雙向的,雙方都在尋求最優資源配置。
3.從邊際分析法考慮,大學生應該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經濟學家在決策時還運用一種方法叫邊際分析法,它所考慮的不是成本和收益的總量,而是增加量。大學生就業時選擇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雖然從短期利益考慮,其滿足程度(總效用)不高,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從長遠利益考慮,其個人發展的潛力大。它所增加的滿足程度(邊際效用)會在很長時間內不斷增加,能夠實現“學以致用、人盡其才”,真正發揮大學生的特長,實現自身的價值。
四、新形勢下對大學生的就業建議
“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是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基本政策。在這種背景下,市場主導的地位實際上已經確立,大學生擇業和單位選人的自主性都增強了。所以,大學生調整就業觀念,找準定位。
1.充分認識自我,做好就業決策
大學生在擇業前應對自己充分了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擅長什么,想干什么。注意學以致用,盡量發揮自己專業優勢和形象、氣質、性格、語言表達能力等非專業優勢。
2.確立合適的就業目標
在選擇職業和確定目標單位之前,應從環境分析、企業分析等方面評估職業和目標單位的各種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順從”社會勞動力的流動分配形勢,適時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切忌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挑選就業地域和企業類型。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國民經濟比較吃緊的社會環境里,應當理智的把握“先就業后擇業”的觀點,靈活的處理面臨的機遇。
3.樹立競爭性的擇業觀
大學生必須樹立競爭性的擇業觀,主動出擊,把能夠證明自己才能的各種軟硬件拿出來,自我推薦,這樣才可能被“伯樂”相中。如果一味的“等、靠、要”,結果只會是一事無成。
4.自主創業,就業有新路
各高?筛鶕陨頎顩r建立大學生創業培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園區、大學生創業街,也可與企業或研究所聯辦大學生創業科技實體。
此外,創業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首先,家長要改變求穩怕險、小富即安的就業觀,盡可能創造條件鼓勵、資助子女去創業;其次,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大批專兼職的教師隊伍,尤其是需要聘請社會上成功的創業人士搞好“傳、幫、帶”并起到示范作用;再次,政府部門對大學生創業要大力扶持,如在資金、稅收及投資環境等方面多予以照顧和傾斜
文章相關鏈接:大河水網:http://www.taobaot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