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在幾天前,龍小平成了華為公司的一名軟件測試工程師。不過對于這次就職成功,倒不是因為他從一所名牌大學畢業,而是因為參加了三個月的BTEST軟件測試工程師培訓,這段職業培訓經歷終于助他實現了就業。
龍小平今年7月份從一所名牌大學數學系畢業,專業在市場上的需求不是太吃香,從今年5月份以來,在2至3個月內寄出不下300份求職信,可惜一直沒有回音。求職過程中,剛剛從大學畢業,加上專業受限,龍小平明顯感覺到他在處處受“擠兌”。經過一番對求職的重新認識,到7月份,龍小平決定先參加一段時間的職業培訓,并結合市場需求和個人興趣而選擇了北大測試(BTEST)。
大學生求職,經驗不足已經成為就業成功的一道門檻。早在今年7月份,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的“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就顯示出,高達52.14%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為最困擾就業的主要因素。另有24.14%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無獨有偶,日前南京團市委對南京幾所高校的1000名大學畢業生進行了以“工作素質”為主題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自知能力強、自信心足的大學生實在太少。在“你認為不好找工作的原因是什么”的問題下,認為自己能力不夠的大學生竟有370人,認為競爭者太多自己無法勝出的有350人,這兩個群體占了總數的72%。在“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類型的工作”的調查中,只有45%的被調查者表示清楚,對此表示彷徨的超過10%。
著名職業咨詢家、某人力機構首席職業策劃師洪燕基教授表示,沒有職業準備(職業經驗、職業心理)是當今大學畢業生普遍缺乏求職信心的主要原因。大多數大學畢業生不清楚自己的職業優特點,也不知道自己的真正興趣在哪里。加之近年來招聘企業把工作經驗、職業能力看得過重,導致大學生遭遇“騎虎難下”的求職尷尬,同時也反映了目前大學生們求職中矛盾復雜的內心。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他們建立恰當的評價體系,并強化其社會認同感十分重要。
為此,業內專家普遍建議,大學應適當開展一些職業規劃的課程,而大學生也要自覺參加各種職業培訓提升就業信心。龍小平表示,在北大測試(BTEST)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訓,就明顯感覺到了求職信心的不斷恢復,還在參加培訓的時候,一些軟件企業就不斷地來培訓學校大量地招聘測試人員,他曾抱試試看的心態主動提出過申請,并獲錄取。那時的龍小平盡管還沒有完全掌握測試基礎,但他已經不滿足于一般的“小公司”了。
良好的數學基礎,加上通過職業培訓所獲得的專業技能,龍小平很快就在幾場招聘推薦中脫穎而出,并最終成功入圍華為公司高級軟件測試工程師職位。如今,龍小平將軟件測試認定是自己的終身職業,并計劃繼續考取北大測試。BTEST)高級軟件測試工程師資格證書。他說:“通過在北大測試。BTEST)一點一點的增加自信心,我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著,最終走到華為的軟件測試工程師崗位。我現在知道成為一名職業的軟件測試員,是需要像一種產品過完每一道流水線才能出品……” 【大河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