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廣東省河源市委、市政府專門邀請我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有關水資源研究專家以及珠江水利科學院的教授,為河源今冬啟動萬綠湖至珠三角直飲水工程進行論證和把脈,以推動和加快該工程項目的籌建與實施。這標志著繼今年7月1日河源市掛牌成立“萬綠湖水資源開發管理辦公室”以來邁出的又一實質性步伐。
專家充分肯定了河源啟動萬綠湖直飲水項目的重大戰略意義和項目的可行性,為河源今后加快推進萬綠湖直飲水工程項目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和增強了信心。
“粵東寶庫” 淡水資源全省第一
“專家論證座談會”上,河源市委書記陳建華向在座的國家相關水資源研究專家們介紹了該市近期對萬綠湖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設想與打算。
據陳建華介紹,為充分發揮河源市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合理有序地開發利用水資源,該市自1995年就提出了新豐江水庫至珠三角地區的主要城市管道供水項目,并一直得到了廣東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但是,由于主要目標為直飲水,相關部門對供水量有較大爭議,因此該項目一直未能正式啟動。
2007年以來,河源市新一屆市委、市政府積極調整思路,把萬綠湖至珠三角地區直飲水工程的目標改為分質供水,并將這一項目寫進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現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近期與東莞市簽訂了相關共同開發建設萬綠湖直飲水工程的意向協議,目前,深圳市也正在與該市友好協商中,這一工程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有望在今年底前正式啟動,力爭使萬綠湖至珠三角主要城市的直飲水工程有計劃地從明年開始動工。
為保護萬綠湖 23萬人獻出了家園
陳建華說,長期以來,河源人民為保護萬綠湖環境不受污染,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和犧牲:萬綠湖庫區23萬人獻出了家園;為保護萬綠湖水資源不受污染,該市在工業產業選擇上設置了很高的門檻,近年先后拒絕了一大批高稅收、高產出,但有少許污染的項目進入河源市。
長期以來,河源人民為保護粵北生態屏障下大力氣植樹造林、保護生態,從而使萬綠湖保持了國家一級一類地表水質,這是河源的寶貴財富,也是廣東的自豪與驕傲。
陳建華稱,今后,河源市將一如既往、義不容辭地繼續做好水源水質的保護工作,同時也殷切期望加快實施萬綠湖至珠三角主要城市管道直飲水工程建設。
工程建設正當時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浩認為,加快啟動萬綠湖直飲水工程建設正當時,一是符合廣東省東江水資源總體開發、優化配置的戰略思路;二是將極大地改善珠三角城市居民的飲水質量;三是可以把河源良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而更好地鞏固廣東特別是河源生態建設的成果;四是能為河源市提供一個比較穩定的財源。
陳建華介紹說,處于東江中上游的河源市,被稱為“粵東寶庫”,全市人均礦產、森林、水、土地資源均居全省第一,其中水資源人均占有量更是全省的兩倍,全市現有水庫467個,蓄水總庫容達163.71億立方米。陳建華說,河源是廣東省重要的飲用水資源地和生態屏障,全市江河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Ⅱ類標準,境內有全省最大的新豐江水庫(萬綠湖)和楓樹壩水庫,總庫容達151.3億立方米,其中萬綠湖是“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